又有新变化!丨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气凝胶行业的影响

2025-05-26

一、美国的关税政策,又有新变化!



当地时间周二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,进口汽车将免于再被征收铝和钢的单独关税,以避免征收重叠关税产生的累积效应。


另外,特朗普还签署公告,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、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。


特朗普表示,“我现在已决定,在这些关税适用于同一商品的情况下,这些关税不应产生叠加效应,因为这种叠加导致的税率超过实现政策目标所需的程度。”


另外,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签署公告,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、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。这一最新举措体现出美国各界对政府关税政策的反对声持续不断,给政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。


根据公告,这一补偿用于抵消美国组装的汽车零部件的部分关税,补偿金额最高可达汽车零售价格的3.75%,这一补偿上限在第二年将降至汽车零售价格的2.5%。


尽管最新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汽车制造商、零部件供应商和经销商的成本压力,但目前仍难以判断实际财务缓解的程度。整个行业仍在应对针对进口汽车的25%关税,这项关税可能大幅推高行业成本并加剧供应链压力。


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进口汽车加征25%的关税已于4月3日正式生效,而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%关税的措施计划于5月3日生效。


来源:券商中国


二、截至2025年4月30日,美国对中国气凝胶的关税需结合多轮政策叠加计算,具体税率结构如下:



1、基础税率‌:


2024年对华平均关税税率为‌10.7%‌; 2025年2-3月新增‌20%‌关税。 ‌


2、2025年4月新增“对等关税”‌:


美国政府于4月2日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(含中国)加征‌34%‌“对等关税”; 叠加此前税率后,累计有效关税率达64.7%‌(10.7%+20%+34%)。


3、部分商品额外加征‌:


部分关键商品(如半导体、药品)可能豁免,但气凝胶未被明确提及豁免; 若气凝胶未被列入豁免清单,则需适用‌64.7%‌的累计税率。


4、其他潜在调整‌:


美国曾对医疗设备、化工等特定领域加征‌34%‌附加关税5,若气凝胶属于相关范畴,税率可能更高; 此外,美国已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“低值豁免”政策,所有进口商品无论金额均需缴税。



综上,气凝胶的适用税率可能为‌64.7%‌,若涉及特定领域(如化工材料)则可能叠加至‌72%‌或更高。具体税率需以美国海关公布的分类清单为准。


来源:百度


三、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气凝胶行业的进出口的影响:


1、出口成本上升与市场份额重构



关税叠加效应


2025年2月4日起,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气凝胶产品加征10%关税,叠加此前的反倾销税(如Aspen公司专利诉讼导致的惩罚性关税),部分产品综合税率高达35%。这直接推高了中国气凝胶在美国市场的终端售价,例如气凝胶隔热毡的价格涨幅达15%-20%,削弱了与美国本土企业(如Aspen Aerogels)的竞争力。


佐证 :2024年中国气凝胶出口额为15亿元,其中对美出口占比约30%,但2025年一季度对美出口量同比下降12%,而同期对欧洲、东南亚出口分别增长25%和30%。


替代市场开拓


中国企业加速布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及新兴市场。例如,深圳航美新材料将气凝胶绝热涂料出口至坦桑尼亚,用于非洲高温环境下的建筑隔热;华阳集团与中东能源企业合作,为LNG管道提供定制化气凝胶解决方案。此外,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的实施,促使中国气凝胶企业加大对欧洲绿色建材市场的渗透,2025年对欧出口占比预计提升至28%。


2、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博弈



377调查的持续影响


美国Aspen Aerogels公司自2016年发起的“337调查”导致中国两家企业70%的对美出口受阻。尽管2022年中国通过专利无效程序成功驳回Aspen的专利复审请求,但美国企业仍通过技术封锁限制中国产品进入高端领域。例如,Aspen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的专利布局,迫使中国企业转向自主研发,如中凝科技开发的常压干燥技术突破了超临界工艺的专利壁垒。


技术自主化加速


中国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。航天科工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石墨烯气凝胶,导热系数低至0.015W/(m·K),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的舱内隔热。中国有最大气凝胶生产基地,据国海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3月,我国气凝胶材料年产能已达到27.36万方,同时还有123.85万方的拟建产能。朗缪环保科技与中新联投合资子公司在二连浩特建厂,年产能达4万立方,其特殊工艺成本将降低40%。


3、原材料供应链的重构



无机硅源的替代


中国多晶硅产能连续七年全球第一,2025年预计达100万吨,副产四氯化硅1000万-1500万吨。某企业利用四氯化硅替代进口有机硅源,生产成本下降30%,同时解决了传统水玻璃工艺的废水污染问题。


高端材料的进口依赖


尽管在基础材料领域实现自主化,但高纯度石英棒材、纳米级二氧化硅等关键原料仍依赖进口。例如,用于5G基站隔热的超薄气凝胶纸,其核心原料90%来自德国默克集团,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可能导致供应链风险。


4、政策应对与产业升级



国内政策支持


中国将气凝胶纳入《“十四五”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》重点方向,2025年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达5亿元,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绿色生产。地方政府如山西省对气凝胶企业给予税收优惠,气凝胶企业因此降低综合税负约8个百分点。


国际合作模式创新


中国企业探索“技术授权+本地化生产”模式。例如,中石化与Aspen合作在宁波建设年产10万立方米气凝胶生产线,中石化以技术入股35%,整合石油基原料供应体系,产品通过加油站网络覆盖新能源汽车市场。


5、未来趋势与挑战


1、市场多元化深化:预计到2030年,中国气凝胶出口额将突破50亿元,其中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占比提升至45%,而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%。企业需关注区域贸易协定,如RCEP框架下的关税减免,进一步降低东南亚市场准入成本。


Aerogel of China

2、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:中国正在主导制定气凝胶国际标准,如ISO/TC 229《纳米技术》下气凝胶材料分委会,推动中国技术标准成为全球基准。同时,超临界、常压干燥、生物基气凝胶等技术突破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。


Aerogel of China

3、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:美国可能将气凝胶纳入“实体清单”或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。企业需加强知识产权布局,截至2025年,中国气凝胶专利申请量达3200件,其中核心专利占比提升至25%,以应对可能的技术封锁。


Aerogel of China

图片

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气凝胶产业构成短期冲击,但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进程。通过政策支持、技术突破和全球布局,中国气凝胶产业有望在“双碳”目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,逐步从“跟随者”走向为“规则制定者”。未来,行业需关注知识产权保护、供应链安全及国际市场动态,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贸易环境。
阅读3
分享